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北京理工大学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北京市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级建制,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成员。


2024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报考点公告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3月31日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2024年面向港澳台研究生招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现场)确认两个阶段,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报考点采取网上确认和网上缴费方式,并按教育部文件要求组织本报考点初试统一考试。
所有选择在本报考点参加初试统考的考生请仔细阅读以下相关注意事项,并按规定时间完成网报信息填报、考试方式选择、报考资料上传和缴费。逾期不予补办。
一、网上报名
(一)报名时间
2024年4月1日00:00至4月7日23:59
   (二)报名方式
1.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用“学信网”账号登录“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gatyz/)进行报名,并上传个人头像电子照片。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
2.如果考生无“学信网”账号,需在报名前进行注册(注册网址:https://login.chsi.com.cn/account/reg/preregister.action?from=gatzswb-passportlogin)。
(三)选择初试方式
本报考点初试统考有计算机化考试、纸笔考试方式(建议考生优先选择机考,两种考试方式使用同一套考试题),考生可在网报系统自主选择。
欢迎考生通过机考模拟系统进行机考体验:https://resource.neea.edu.cn/project/npee/testclient/index.html。
不参加初试统考的招生单位,自行确定考试时间、方式及内容。请考生关注报考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了解相关考试安排。(网址:https://www.gatzs.com.cn/yzbm/info/orgs.action?ty=0)
二、网上确认
(一)网上确认时间安排
首次上传材料时间:2024年4月9日8:30-4月12日17:00,所有选择本报考点的考生须在此时间内提交网上确认材料,逾期未上传,无法完成网上确认和后续报名缴费。
已上传材料但审核未通过的考生,补充材料截止时间为4月15日17:00,逾期未补充或补充材料仍不合格,无法完成网上确认和后续报名缴费。
已经上传材料并审核通过的考生须进行网上缴纳报名费,缴费截止时间为4月16日17:00。逾期未缴费,此次报名无效。
请各位考生合理安排网上确认时间,尽量避开截止日期高峰时段,避免网络拥堵影响网上确认。
网上确认的技术服务工作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联系电话:86-010-67410388。客服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9:00-11:30,13:30-17:00
网上确认的审核政策相关问题咨询由本报考点负责,联系电话:86-010-68945819、68912075,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8:30-11:30,13:30-17:00。
(二)网上确认操作流程
1.登录方式
网上确认系统支持PC端登录。建议考生使用Chrome浏览器登录。PC端登录网址:https://yz.chsi.com.cn/gatwsqr/stu/。进入系统页面后,请输入考生本人学信网账号、密码登录。
2.请仔细核对并确认考生本人网上报名填报信息。
3.材料上传:
所有考生均须根据有关报考要求和个人真实情况如实上传以下规定的确认材料图片。
特别提醒:考生提交材料务必真实、有效,并符合标准要求。因提供虚假材料,后期不能考试、录取的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对考生提供的无法清晰、准确辨识的材料图片,不能通过审核的,须根据系统提示重新提交。
1)个人证件上传
请上传个人证件正本的正、反面两张图片,确保身份证边框完整,字迹清晰,亮度均匀。
港澳地区考生须上传:
①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②《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
台湾地区考生须上传:
①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②《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
2)最后学位或同等学历证书上传
应届毕业生须上传考生本人正在就读学校开具(加盖部门公章)的“在读(学籍)证明”正本扫描图片或有效期内的“学生证”正本扫描图片(需上传“学生证封面、个人信息页、学籍注册信息页”)。
报考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往届生须上传“学士学位证书”或“同等学历文凭”正本的扫描图片。
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往届生须上传“硕士学位证书”或“同等学历文凭”正本的扫描图片。
4.按要求上传相关材料照片后等待审核结果。
请考生及时关注系统中本报考点审核结论,如提示“材料审核通过”,则考生可以进行网上缴费,如系统提示“待补充材料”,则考生需根据提示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材料,逾期不补充或者补充仍然不符合要求者,无法完成网上确认及正常报名工作。
5.网上缴纳报名费
确认材料审核通过后请完成网上缴纳报名费:
缴费金额:500元人民币。
缴费方式:请使用支付宝、首信易(国内银行卡及信用卡)。本报考点不接收现金或转账,报名费一经缴纳概不退还。
缴费时间:材料审核通过后,须在4月16日17:00前完成。逾期未缴费,此次报名无效。
(三)网上确认注意事项
1. 为避免网络拥堵,请考生尽早登录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并及时关注系统中本报考点审核结果,逾期不再受理。报名确认期间,请保持手机畅通。
2. 提交报名网上确认前,请仔细核对报名信息,如发现考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生源地、身份证件号码、最后毕业学校名称、最后学历/学位信息填写错误或照片不符合要求,请联系本报考点,电话:86-010-68945819、68912075。
3.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或未按时缴纳报名费造成后续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准考证打印时间
考生打印准考证时间为51-512日。
四、初试
在本报考点报名的考生,需按教育部要求在本报考点参加初试统一考试。
初试时间:5月12日上午8:45-12:00。(9:00-12:00为考生正式作答时间),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初试地点: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初试具体要求另行通知,请考生关注本报考点官网相关通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港澳台研究生招生网址:http://grd.bit.edu.cn/zsgz/gatzsgz/index.htm)。
五、其它说明
1. 各招生单位要求提交的纸质报考材料由该单位负责,其解释权归该招生单位。
2. 本公告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本报考点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86-10-68945819、86-10-68912075
传真:86-10-68945112
联系人:秦彦超
E-mail: qinyanchao@bit.edu.cn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港澳台研究生招生网址:http://grd.bit.edu.cn/zsgz/gatzsgz/index.htm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BIT_grad_yz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网上确认技术服务电话:86-010-67410388。

 



07 01/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栉风沐雨,北京理工大学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历久弥坚。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19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前1‰。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5+3”个学科群——“高效毁伤及防护”学科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运载装备与制造”学科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特色理科”学科群、“医工融合”学科群、“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群,形成“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整体建设布局。学校现有教职工3400余名,汇聚了27名两院院士、4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拥有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立德树人,北京理工大学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传承文明。学校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在建校80年以来的30余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0余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精品在线开放课15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北京理工大学航模队夺得2018年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载重飞行冠军;机器人队斩获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国际挑战赛总冠军;“飞鹰”队代表中国在2020年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中再次冠军,成功卫冕;实现国际赛场连续四年夺魁;累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6项、银奖7项、铜奖12项;”累计获全国“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15项;累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3项、银奖11项、铜奖3项;累计在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奖36项。近五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97%,研究生就业率达98%以上。面向国际,学校已经与6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346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7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成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

  矢志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奉献世界科技发展中展现担当。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 20 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学校共参与了受阅装备中12个空中方队中的10个方队、32个地面装备方队中的26个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并直接参与了多项数字表演与仿真任务、焰火技术任务和彩车设计的技术保障工作。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过程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十二五”期间,学校科技投入总量近100亿元,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牵头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5位,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获奖数目方面位列全国高校第3位,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总数、授权国防专利和有效国防专利数均位列全国高校第1位。2016年,牵头获得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017年,牵头获得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018年,学校牵头获得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9年,学校牵头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多项科技成果直接服务国计民生重大项目中。

  号角激昂,北京理工大学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扬帆起航。“延安根、军工魂”,是镌刻进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从1940年,在延安诞生为抗战建国服务,到21世纪的今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从露天课堂、吃住窑洞,到现代化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坚持“四个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资料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1月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北京理工大学


image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简章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招收澳门保送生简章

2024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报考点公告

2023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公告

2022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公告

官網鏈接


center

大學概況


中文名
北京理工大学
外文名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    称
北理工(BIT)
创办时间
1940年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特色
双一流(2017年、2022年)
全国重点大学(1959年)
211工程(1995年)
985工程(2000年)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8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4年)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2020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张军
专职院士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
本科专业
72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2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4个
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5个
院系设置
19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
校    训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校    歌
《北京理工大学校歌》
校庆日
每年9月下旬的第一个星期日
地    址
中关村校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良乡校区: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东路
西山校区(科研实验区):北京市海淀区冷泉东路16号
院校代码
10007
主要奖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截至2018年11月)
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十二五”期间)
知名校友
李鹏、曾庆红、李富春、王小谟、彭士禄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2025年4月23日)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4月23日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
To Top